logo
  • 栏目频道
阅燕赵瑰宝,润美育情怀——东方语言学院博物馆美育教育活动
作者:
来源:
发布时间:2025-03-27 21:05:14
访问量:199

       为深化美育实践、厚植文化自信,东方语言学院近日组织学生走进河北省博物院,开展“阅燕赵瑰宝,润美育情怀”主题教育活动。从商代青铜器的狞厉纹饰到汉代长信宫灯的环保智慧,从战国中山国错金银器皿的巧夺天工到定窑白瓷“白如玉、薄如纸”的极致追求,同学们在燕赵大地千年文明的浸润中触摸历史脉络,感悟中华美学的深邃魅力。活动通过沉浸式参观、非遗手作体验与学术研讨三大环节,引导学生在文物中读懂“器以载道”的造物哲学,在古今对话中探寻文化传承的当代使命,让美育从书本走向实践,以文化基因涵养青春心灵。

       在博物院“燕赵雄风”展厅中,一件件承载时光印记的文物无声诉说着文明的密码。长信宫灯宫女袖口与灯罩的联动设计,既蕴含汉代环保智慧,亦暗藏“以人为器、物尽其用”的东方哲思。当历史课本上的文字化作眼前斑驳的青铜、温润的玉璧与斑斓的釉色,同学们纷纷感叹:“文物不再是冰冷的展品,而是能触摸到的文明温度。”  

       为了让美育从“观其形”升华为“感其神”。蔚县剪纸“阴刻阳染”的独特工艺更让同学们惊叹不已——刻刀游走时需“千刻不落、万剪不断”,染彩时则讲究“浓淡相宜、气韵生动”,方寸之间尽显燕赵匠人对完美的执着追求。这种“手作之美”的沉浸体验,让书本上的“工匠精神”化为掌心可触的真实感悟,也让同学们意识到:传统工艺不仅是技艺的传承,更是审美精神与生活智慧的延续。

       活动尾声,一场以“燕赵文化的当代对话”为主题的学术研讨将美育推向更深层次。师生们从赵武灵王“胡服骑射”的变革精神,谈到正定古城保护与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;从外语学科视角剖析“一带一路”文明互鉴的机遇,畅谈如何以语言为桥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。真正的美育不仅是审美教育,更是价值观的塑造。希望同学们以燕赵瑰宝为起点,做既有国际视野、又有文化根基的‘双面绣’人才,让中华文明在守正创新中生生不息。  

       这场跨越时空的美育之旅,最终在同学们心中埋下文化自觉的种子。文物不语,却以千年前的智慧照亮了当代青年的前行之路;历史无言,却在古今辉映中激荡出守护与创新的使命回响。东方语言学院将持续推进“行走的美育课堂”,让青年学子在与文明的对话中坚定文化自信,以燕赵大地的千年文脉润泽心灵,以历史长河的璀璨光芒照亮未来。  

<返回上一页

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好友 分享到QQ空间 复制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