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三下乡”邂逅封龙书院,沉醉千年翰墨书香
7月4号,河北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学院学生们走进元氏县封龙山,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旨在带领学生深入探寻中国古代书院文化,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
封龙书院,坐落于封龙山南麓,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。其始建于唐代,兴盛于宋元时期,是北方重要的学术与教育中心,与岳麓书院、白鹿洞书院等齐名,在我国教育史和数学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金元时期,著名数学家李冶在此潜心治学,完成了数学名著《测圆海镜》和《益古演段》,推动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,也让封龙书院成为当时少有的融合理学与实学的教育机构。
活动中,学生们实地考察了封龙书院遗址。现存的碑刻虽历经岁月侵蚀,但文字依旧清晰可辨,承载着书院往昔的辉煌;地基轮廓勾勒出曾经建筑的布局,让人遥想当年的书声琅琅;而复建的部分建筑则再现了宋元鼎盛时期的风貌,让学生们得以直观感受古代书院的建筑特色。封龙山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书院文化相互映衬,更让大家深刻体会到古人择址建院时对自然与人文融合的追求。
为深入了解封龙书院的历史变迁,实践团队采访了当地老人和文化工作者。老人们讲述着关于封龙山的古老传说,以及他们记忆中书院的模样和曾经发生的故事;文化工作者则从专业角度介绍了书院的发展脉络,以及在保护和传承书院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。这些生动的讲述,让封龙书院的历史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,而是鲜活地展现在学生们眼前。
在理论研究方面,学生们认真阅读《元史·李冶传》《封龙山颂》碑文及相关研究论文。通过对文献的研读,梳理出封龙书院从创立到兴盛,再到历经战乱损毁、清代短暂复兴又再次废弃,直至如今重建保护的兴衰历程,清晰地把握其在中国教育史、数学史上的关键节点和重要贡献。
此次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不仅让河北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学院的学生们拓宽了视野、增长了见识,更激发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责任感。未来,他们将带着这份文化自信,继续在学习和生活中传播封龙书院文化,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。